打包行李时总会发现漏掉什么。那种站在机场柜台前翻找护照的慌乱,我经历过不止一次。充分的准备让旅途更从容,这份清单或许能帮你避开我曾踩过的坑。
护照和签证是通往异国的钥匙。检查护照有效期至少比行程长六个月,某些国家要求更久。签证办理需要时间,提前两个月开始准备比较稳妥。复印重要文件分开放置,手机里存好电子版。我习惯把护照首页和签证页拍照发到自己邮箱,云端备份从没让我失望过。
身份证、驾驶执照根据目的地需求携带。国际驾照认证件在租车时必不可少,东南亚某些国家居然承认中国驾照的英文翻译件。学生证、教师证这些特殊证件别忘记,景点门票折扣能省下不少钱。
旅行计划不必精确到每分钟,但大框架需要提前搭建。查询目的地天气决定行李内容,雨季的东南亚和旱季的撒哈拉需要完全不同装备。了解当地节假日很关键,我曾遇上巴厘岛安宁日,整个岛屿静默二十四小时,所有商铺关闭。
机票价格像过山车,周二下午常出现特价票。酒店位置决定旅行体验,住在景点附近节省交通时间。民宿、青旅、酒店各有利弊,带着老人孩子还是星级酒店更省心。预订确认单打印两份,手机存一份,有些偏远地区网络信号让人绝望。
旅行医疗保险经常被忽略,直到需要时才后悔莫及。仔细阅读保险条款,滑雪、潜水这些高风险活动需要额外投保。我朋友在瑞士滑雪摔伤,保险覆盖了直升机救援费用,这笔开销足够再玩十次欧洲。
接种疫苗不只是非洲国家的专利,去东南亚也要注意登革热预防。带足常用药物,特别是处方药。国外买药可能需重新就诊,语言不通时更麻烦。晕车药、感冒药、肠胃药组成旅行医药包,创可贴和消毒湿巾使用频率超出想象。
现金依然在某些场景不可替代。日本很多餐馆只收现金,德国小城出租车不习惯刷卡。提前兑换少量当地货币,机场汇率通常不太友好。通知银行出行计划避免卡片被冻结,这个提醒听起来老套但确实必要。

信用卡选择有境外消费优惠的品种,很多银行提供免货币转换费服务。小额零钱放在容易拿取的位置,付小费或买街头小吃时不会手忙脚乱。分散存放资金是个好习惯,钱包、行李、酒店保险箱各放一部分。电子支付越来越普及,但永远要有备用方案。
刚抵达罗马的那个傍晚,我把背包放在脚边查地图,转身时差点被人顺手牵羊。旅行中的安全隐患往往出现在最放松的时刻。保持警觉不代表要神经紧绷,但某些习惯确实能让旅程更安心。
拥挤的景点是小偷最爱的狩猎场。双肩包前背看起来有点傻,但确实有效。重要物品贴身存放,腰包或防盗背包值得投资。我习惯把现金分几个地方放,裤袋放当日零用钱,内衣暗袋存应急资金。酒店保险箱不是万无一失,护照和多余现金还是随身更稳妥。
夜晚单独出行需要格外小心。走明亮的主干道,避开昏暗小巷。提前查好末班车时间,有些欧洲城市的地铁晚上十点就停运。假装本地人能减少被盯上的几率,走路时带着明确目的地表情,犹豫张望的样子就像在说“我是游客”。

租车时全车拍照录像,划痕和凹陷都要记录。某些租车公司会为最细微的损伤索要高价。摩托车租赁要确认保险覆盖范围,东南亚路边那些小店提供的“全险”可能根本不包含医疗赔偿。
入住酒店先确认逃生通道位置,这个习惯救过我的朋友。火灾发生时浓烟会让熟悉的环境变得陌生。门锁链和猫眼是基本防护,有人敲门时先通过猫眼确认。住在低层记得锁好窗户,某些城市的一楼房间容易被闯入。
街边小吃散发着诱人香气,但观察摊主操作习惯能避免很多问题。看看是否使用干净水源,生熟食是否分开处理。热带国家的水果尽量选需要剥皮的,沙拉和冰块可能携带不易察觉的风险。
时差调整需要策略。向西飞行比向东容易适应,这是跨时区旅行的小秘密。抵达首日尽量按当地时间作息,哪怕困得睁不开眼也要撑到晚上。褪黑素对我效果明显,但每个人体质不同。保持水分很重要,飞机上的干燥空气让人容易脱水。
手机里存好当地报警和急救电话,这些号码在不同国家差异很大。中国领保热线12308二十四小时畅通,我在冰岛遇到证件丢失时他们提供了具体办事指南。重要文件丢失要立即报警获取证明,这是补办手续的第一步。
了解最近的医院位置,某些地区医疗资源分布不均。旅行保险的紧急救援电话要设为快捷拨号,他们能直接与医院沟通费用问题。简单急救知识很实用,我学过的基础包扎在同伴摔伤时派上了用场。保持冷静是应对意外的首要原则,慌乱从来解决不了问题。